99%的技術創業者失敗就因為這2個原因,成都網站建設
本人也是一個奮斗在互聯網路上創業者,在政府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業的時代下,也申請入住了免費的聯合開放辦公空間,也就是我們大家熟知的孵化器,時髦的說法就是眾創空間。
在接近2年的創業時間里,見證了各種創業團隊風風火火入住眾創空間,再到資金耗盡、團隊解散、黯然收場!其中不乏國內一線互聯網企業的技術人才創業團隊,有來自電信、阿里集團、華為等企業經驗豐富的研發人才,在經過每天加班加點的艱苦創業過程,但任然免不了失敗的結果。
本作者與他們同在一個孵化器,免不了經常的交流溝通,一起討論創業過程中那些遇到的問題和解決方案,相互學習和勉勵,漸漸的也清晰的認識到技術創業者經常會遇到的坑,分享出來希望廣大創業者盡量避免這些付出巨大精力和學費的坑。
技術創新
一、技術至上,忽視用戶
技術出身的創業者,骨子里面總是很敬畏技術,在實際的創業過程中,也很重視技術團隊的搭建和創新技術的研發,這并不是不對的策略,但是往往會忽略用戶的真實需求和市場的需要,真正洞察用戶和市場的需要,去滿足這樣的需要才是創業的第一原則,不管那種技術、或者技術的高低、能很好的滿足用戶的需要,就是好的技術,商業模式的成功就是好的企業。
他們的誤區首先考慮是如何將自己研發的技術運用到具體的創業事業中,用周鴻祎的話說:“自己有把錘子,看到釘子就想敲”,技術創業者看到任何熱門的商業模式,就想把技術強行切入進去,本質上面,市場根本沒有這個需求,再好的技術也是枉然。
本作者就認識這樣一個技術創業團隊,他們是從事企業網站建設后臺管理系統研發,
本身也具備很強的研發能力、成功開發了整個后臺管理系統,還部署到云端服務器,可以在線注冊、開通一個企業網站,通過用戶登陸后臺進行拖拽,改變網站界面的板式效果和內容,團隊也覺得自己研發的產品是技術含量比較高的,對其他競爭對手不屑一顧,洋洋得意。
但是他們卻不重視網站界面設計效果,不重視用戶的操作和體驗,功能雖然強大,界面卻傳統單調,在研發2年后,卻只有寥寥幾個付費企業客戶,入不敷出,由于技術團隊的工資成本比較高,企業營收比較低,最終只能遣散團隊,以失敗告終。
二、自主研發、不善借力
技術創業者在開始一段創業旅程后,很容易陷入一個思維誤區,遇到各種技術解決方案,總是想要自主研發,才對得起自己做技術出生,對于做科研的技術人員,自主研發、專研技術當然理所應當,但是對于一個創業者,首先要考慮的是如何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快速的研發產品,滿足市場需求,為企業、團隊、市場創造價值。
在孵化器里面結識一個做020項目的技術創業團隊,也是多年的技術研發能力、面對各種技術解決方案,團隊都自己做研發、面對行業已經比較成熟的第三方工具,也不采取直接購買使用,投入大量資源和人力研發,最后是工具研發出來,各種BUG、用戶體驗極差、完全不能商業化使用。就連一個企業網站管理后臺,都自己研發、浪費了大量的人力和時間、反而在最重要的核心產品的體驗、界面、功能方面不能投入全部資源,在核心產品上面不能形成突破,在市場上面,迭代緩慢、錯失市場機會,導致融資不利,最后也是失敗告終。
就拿現在比較知名的小米公司來做案例分析,雷軍原為金山公司CEO,也是做技術出生,其他小米創始人也是各個領域技術大牛、但是他們一起創業也是借力現有的基礎設施、開源系統來打造自己的產品,最終滿足用戶的需求,成為一家迅速崛起的互聯網企業。
小米手機的操作系統基于Android原生系統深度開發,手機CPU也是采用的聯發科芯片,屏幕采用的日本夏新研發的、就連組裝也是和富士康合作,就是這樣擁有資源和技術能力的企業都會采用借力、利用行業現有的技術方案和硬件產品來滿足用戶的需要,對我們這些初創公司,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更加應該有開放思想,善于借力整合資源,專注我們自己擅長領域,去滿足用戶的需要。
滿足一個市場需求,從用戶角度出發,不管采用什么技術、也許是自己研發、還有借助行業成熟技術都是不錯的選擇。
不知道你怎么看?歡迎留言,大家一起交流討論。
成都奕博科技有限公司專注服務于軟件開發、APP移動應用、網站建設、網站優化、虛擬現實智能化設備研發。服務熱線:028-66713560?咨詢產品
請留下您的聯系方式我們會第一時間跟你聯系!